豫剧现代戏《重渡沟》热演 如何在群众中把根扎深
2019-07-04 09:17:47 来源: 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在中国共产党98岁生日之际,豫剧现代戏《重渡沟》在省人民会堂热演,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演唱,再现了栾川县潭头镇原副镇长马海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刻画了一个当代基层共产党人的鲜活形象,不失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重渡沟》这部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为什么马海明去世后,当地群众自发捐款为他立碑塑像、建纪念园?为什么时过多年,他依然引人感念、追思,活在群众心坎上?因为他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带领群众成功搞起了旅游开发,走上了富路,自己却因公殉职;因为他像重渡沟的竹子那样,在群众中把根扎得很深很深,用赤诚、朴实和满腔的热爱,拢住了群众的心。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党员领导干部,该如何践行初心使命,把根在群众中扎得深些再深些?

在群众中把根扎深,就要把好思路植入群众脑海里。重渡沟能有今天,有赖于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有些群众还不知道“啥是旅游”的时候,马海明就认识到了山美、水美的重渡沟搞旅游最有发展前途,必须从卖石头、卖竹子转型到卖风景、卖服务。为了让大伙接受新思路新理念,他把旅游开发的好处一遍一遍跟人掰开了说、揉碎了讲,即便是有人暗地里给他取“马大煽”的外号也毫不动摇。渐渐地,一户、两户……村民的认识最终统一了,并起膀子干起来。

领导干部肩负引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需要比普通群众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谋划得周全一些。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领导干部要有学习的自觉、“拓荒”的精神、“领路”的意识,不仅自己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还要引领群众转变观念,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把新发展理念化为具体实践。正如马海明常说的一句话:“要拓荒重渡沟,首先得拓老百姓思想上的‘荒’,老百姓不理解,是咱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

在群众中把根扎深,就要把真情融注到群众血脉中。为了发展旅游,重渡沟曾经出台政策,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内,不准放牧、砍伐、采石等,影响了一些村民的利益。马海明就耐心地给他们算了一笔账,砍木材、卖石头,挣的是几百块的小钱,山林保护好了,旅游开发起来了,随便做做生意挣的都是大钱。一笔账、一通耐心的解答,就把大伙的心照得亮堂起来。

马海明曾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要让群众服气,就要凡事都挠到群众的痒处,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群众其实是最通情达理的,只要多从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替他们想致富的门路,实实在在给他们一分体贴、一分好处,他们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你、帮助你,心甘情愿地配合你的工作。所谓领导,既要“领”,也要“导”,这个“导”的本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善做群众工作上。

在群众中把根扎深,就要把实事干到群众心坎上。马海明认为,当官就是干事的,人的一生碰到了为群众谋福利干大事的机会,就一定要珍惜它、利用它、把握它,轰轰烈烈痛快淋漓地干一场,这样才不枉活过一回。大家之所以对他感念至深,就是因为他一年到头,不是在跑资金、拉项目,就是在修路布景、宣传推介,带领群众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将贫困的乡亲们带上了富裕之路,激发起群众共建共享的冲天豪情,同心同德奔向美好明天。

事儿干得越实,群众的心就离你越近。回望那些光耀时空的领导干部典型,像焦裕禄、杨善洲、史来贺、谷文昌等等,无一不是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之中,无一不是以造福群众的累累硕果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巍巍丰碑。现在我省正处于加速崛起的窗口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全省上下皆有时不我待、摩拳擦掌的发展共识,不管哪个地方的群众,心心念念的总是当地的发展,盼望的总是领导干部能干出一番业绩。当此之时,不管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像马海明那样,踏踏实实谋事、扎扎实实干事,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以出彩的实绩,践行为民的初心使命。

责任编辑:hN_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