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管不管?怎么管?老师们有话说
2018-07-02 10:19:47 来源:
关注河南热线

管不管?怎么管?老师们有话说

万勇认为,管理需要惩戒,教育需要引导,只有惩戒没有引导,就只有管理没有教育。“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就容易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

万勇说,在孩子教育管教问题上,有一些原则是必须要把握的。

首先,建立“关系”是第一位的。有了关系就有了情感基础,有了这样的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这也恰好是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最大的难题。网传写辞职信的那位班主任,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仅仅是一个诱因,若其当时有良好的关系作为基础当不至于此。

其次,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人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可以处理好问题,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带上情绪的话,判断力、处事能力都会下降。

第三,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很容易犯“得理不饶人”的毛病,认为自己的站位是对的,出发点是好的,学生是错的,于是就“认死理”。殊不知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是叛逆、乐于挑战权威的,这时候我们的管教刚好撞在枪口上。

第四,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我相信,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也可能你跟孩子完全没在一个量级上。”

而一个成熟的、理性的老师应懂得凡事“温柔的坚持”,对人“和善而坚定”,而不是针锋相对或束手无策,更不至于引爆矛盾,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对此,万勇认为,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个人修养至关重要,需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更多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现状,有了健康、优秀的老师团队,才有教育的春天。

第五,父母应“爱子必以其道”。为人父母,不可一味迁就、溺爱孩子,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很难不结出“恶之花”。

蓝湖郡巴蜀小学班主任老师刘俐宏: 管教方式最好先和家长沟通

刘俐宏认为,老师的管教机制需要提前和家长沟通,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可以让他补做,或者罚抄一遍;孩子调皮和同学发生纠纷,打架,可以罚站、写检讨。

这些管教措施,需要在家长会上做沟通,家长认可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在班级施行。现在很多老师都怕管孩子,担心没有把握好度,一不小心就触碰了家长的神经,其实家长的心通了,自然问题就解决了,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的人。

其次,她认为老师的管教力度不能过大,比较轻微的惩罚方法是可以的,切记不能过度惩戒。另外,沟通认同很重要。管教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和家长沟通,做到家长有知情权,让家长认同你的管教方式。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市政府兼职督学王纬虹: 关系紧密,难免就会出现磕碰

王纬虹认为,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矛盾事件属个别事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其次,这样的事件也不是突然发生,很有可能是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在不满情绪上的积累。

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缺少理解和沟通。教师、学校、学生、家长之间可以说是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于关系紧密,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磕碰是难免的。所以应讲究以和为贵,加强家校合作、师生沟通。同时应该明确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批评惩戒都必须有合法程序

熊丙奇认为,对学生进行批评、惩戒以及处分,都必须有合法程序。

当前,我国中小学批评、惩戒、处分学生,有很多由当事班主任、老师直接做出,貌似十分直接、快速,可缺乏程序正义,把属于学校公共事务的批评、惩戒和处分,演变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恩怨,直接导致被批评、惩戒、处分的学生及家长把矛头对准教师,制造师生间的冲突。

有时候,正是由于教育部门对学校办学不恰当的考核,以及对家校冲突的不合理介入,使正常的家校沟通变得艰难,有的家长看准这一点,动辄就“威胁”要告到教育部门,而这只会增加家校的不信任,和教师的职业倦怠。

让教育惩戒权真正落地,既要明确惩戒实施的范围与条件,又要规范惩戒权行使的主体与形式。

责任编辑:hN_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