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改革开放40周年百人口述史:大相国寺市场变奏曲
2018-07-04 14:35:48 来源: 开封网 开封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王伟华,1963年出生。1986年11月从部队转业至市工商局相国寺市场分局工作,先后任市场管理员,市工商局相国寺市场分局三厅中心工商所副所长、所长,见证了大相国寺市场的建设和兴盛。2000年任市市场发展局市场开发科科长,现任市市场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到大相国寺市场购买礼品送同学,买衣服送父母,为自己添置小家电……这是很多开封人的共同记忆。做为在大相国寺市场工作多年的一位老兵,我对大相国寺市场非常熟悉。在消费场所匮乏时期,购买笔、本、贺卡、生活日用品等小商品,大相国寺市场就是首选。

大相国寺市场陪伴了开封人几十年,价格低廉、选择多样,这样的特点造就了该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

大相国寺周围,自古以来就是商品交易场所。这在史书中有许多记载。北宋时期,每月开放5次,“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奇之物,悉萃其间”“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大相国寺的繁盛景况,《东京梦华录》中专门予以记载:“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金人占据东京后,大相国寺由5次开寺商品交易改为8次。如果说宋元时期大相国寺内的商品交易还属于每月定期开放的庙会性质,那么到了明清时期,大相国寺已经发展成为经常性的交易、娱乐场所。清人有诗这样写道:“相国寺古雄中州,出入杂沓游人稠。”一个“稠”字道出了大相国寺内商业的兴盛。

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曾一度将大相国寺改建为中山市场。当时,有钱的阔佬、普通市民,还有变把戏的、耍大刀卖膏药的,以及进城来逛的农家人等云集于此,大相国寺就像北京的天桥和南京的夫子庙一样,城市商业极为兴盛。

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商业迅速发展,有着商业基础、人流量大的大相国寺周边成为商品经济繁荣的热土。

当时,大相国寺周边有人民大楼和影院等娱乐场所,人员流动量非常大。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做起小买卖,他们云集于此,贩售服装和小商品。这些商贩一般都是拎包挤火车到广州进货,由于款式新颖、物美价廉,这些远道而来的货物根本不愁销路。除了广大市民踊跃购买,前来开封旅游的外地游客也纷纷光顾。

但是,这种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壮大。

为充分利用这块“流金淌银”的经商宝地,改变大相国寺市场以街为市、以路为集、露天摆摊交易的状况,市委、市政府贯彻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方针,决定在大相国寺西侧新建一座仿古建筑——大相国寺市场。我市于1987年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挂帅、市工商局牵头的大相国寺市场工程指挥部,在全市开展大规模集资建市场活动。该项目先后集资2176万元、贷款500多万元,拆迁安置300多户居民和近40个国营、集体单位,当年4月奠基,翌年10月竣工,11月开业,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千年古城添新颜、万姓交易在画中”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成就了这个开封乃至豫东地区最大的服装百货批发市场。

对于大相国寺市场,开封人习惯称之为“三厅”“大棚”。其实,大相国寺市场建设之初共有4个营业大厅,一厅以国营店铺为主,二厅是集体经营店铺,三厅是个体经营户,这些大厅有服装、百货、五金电、通讯器材、音像制品、箱包、塑料制品、文具、厨具等经营业态。四厅主要经营餐饮。“大棚”则是连接大相国寺市场、二马道街和振河商业城的批发交易市场。

大相国寺市场是一座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大市场,拥有摊位5000余个。开业之初,商贩们的日收入从三五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当时国有单位的职工月工资不过五六十元。巅峰时,该市场凭借规模大、产品齐全、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成为北方重要的零售批发市场,市场年交易额20亿元,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是全国八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可以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武汉的汉正街相媲美。

此时的大相国寺市场辐射力很强,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及本省商户来此批发货物。购物者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繁华景象!生意好做、钱好赚、没有压力,加之房租、人员工资相对较低,竞争压力小、客源有保障,这个时候,大相国寺市场商户只需在店里等着“生意上门”即可。

后来,随着开封城市发展以及商业革新、购物中心的兴起,作为老牌的专业批发市场,大相国寺市场不得不面对市场硬件设施老化、建筑密度高、购物环境差、运营管理跟不上等状况。除此之外,交通拥堵,南北皆为单行道也给发市场发展带来尴尬,最重要的是地处开封市区核心地段,毗邻千年古刹大相国寺,硬件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成为大相国寺市场的致命伤。而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持续发酵:交通拥堵导致物流不畅、物流成本增加、物价偏高。对商家来说,用地紧张导致环境杂乱、交通问题难以解决,原有市场过于嘈杂拥挤产生安全隐患。而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导致发展滞后,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出现商家成本偏高、百姓消费增加等连锁反应。

在历经八九十年代的巅峰和繁荣后,外地市场的勃兴,使该市场辐射力减弱;我市开发的一系列商贸城项目使部分老商户离开,大相国寺市场衰败命运已经注定。

重塑开封商贸形象、重振开封商业地位成为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大事。经过一系列现场调研和走访,听取商户、基层单位的多方意见,市委、市政府最终确定将大相国寺市场进行整体搬迁,以彻底解决该市场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

2018年,大相国寺市场已经存在了30年。1月25日,大相国寺市场迎来整体搬迁。在大相国寺市场搬迁的问题上,群众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发展绝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多位商户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心为民、真抓实干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封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hN_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