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上“智慧眼”、跟紧“指挥棒”——两大“河南智造”为神十四升空保驾护航
2022-06-07 09:36:21 来源: 大象新闻
关注河南热线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陈郑伊/文视频 陈郑伊/剪辑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实现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在飞船对接空间站这一过程中,位于郑州市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以下简称:二十七所),通过两大“河南智造”,为神舟十四号擎天保驾护航。

“智慧眼”助力空间交会对接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约七小时后,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三名航天员也顺利从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在这个过程中,二十七所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提供了“智慧眼”—— 空间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可以多方位、大范围接收光信号,实时提供飞船与空间站的相对位置信息,确保完成精准交会对接。

“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在对接的中远距离段开始提供载人船和核心舱之间的实时距离、角度、速度、角速度等信息”,二十七所光电系统部装备研发室主任屈恒阔介绍,在交会对接阶段,神十四与空间站的运行速度为7.6公里每秒,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回波测量,让高速运转的两者,保持在每秒20米的相对静止状态,“要求在全过程中一直稳定跟踪目标、送出数据,对探测识别能力要求极高。”

据悉,此次径向交会对接,首先是载人船先行追赶空间站核心舱,经过多个停泊点确认,载人船飞行至核心舱的下方,以垂直向上的姿态靠近核心舱的径向对接口,最终完成对接。“这个过程,以前需要一天,现在只需要6.5小时。”屈恒阔表示:“我在观看神十四号发射,特别是交会对接过程时,心情是无比自豪——它就像是我们一手培养的孩子,能够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心情自然无比激动!”

“指挥棒”保障发射安全

除了空间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外,二十七所研制的连续波高精度测量雷达,也在航天员出征的前600秒以厘米级精度为航天员的安全保驾护航,为安全控制和逃逸控制提供重要信息源,在神舟号系列任务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二十七所空天事业部连续波高精度测量雷达总设计师丁有生介绍,这套系统测量时不受天气的影响,能够实现全天候高精度跟踪测量目标的速度、距离和方位,以多站的测控模式为目标引导、安全控制、逃逸控制等火箭上升段关键动作提供高精度实时测量数据。“任务中,这套系统对箭船分离前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测量,特别是火箭上升段没有抛逃逸塔之前这段时间,我们这套系统以厘米级每秒的精度实时跟着火箭走。”丁有生欣慰地表示:“在这次神舟十四号升空中,这套系统目标捕获及时准确、测量数据优质高效,很好的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

此外,丁有生还表示,目前在大树里测控点部署了一套主站和三套副站,到未来神舟十五号发射时设备量将增加一倍,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更好地完成后续以空间站建造任务为主的航天发射测控任务。

径向交会对接实现连胜

“神舟十四号是我国第三次实现太空径向快速交会对接,二十七研究所研制的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完美地完成了飞行任务的保障,为整个交会对接,提供了精准的观测数据。”二十七所所长周彬介绍道,“截至目前,我们共助力了三艘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对接,包括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周彬表示,此次交会对接,实现了完全的径向快速交会对接,在接到任务之后,二十七所成立专项工作组,不分昼夜地进行现场及后台保障,二十七所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各个风险点都有风险预案,确保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

“后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完成多次交会对接和空间试验任务以及出舱任务,最终助力空间站形成天和核心舱、梦天、问天这样的三舱结构,并实现首次飞行乘组的在轨轮换。”周彬表示,“通过这样的三舱组合,标志着我们空间站任务的建造告一段落。”

此外,周彬还表示,在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的关键时刻,在二十七所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才的引进就显得尤其重要。“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引进900名硕博人才,今年计划引进100名博士、200名硕士。”周彬诚恳地表示:“中原兴则国家兴,中原强则国家强。欢迎青年才俊加入,为载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hN_0131